未来可期!这或许就是今后人人向往的社区!
2002年,静安寺街道成立上海首家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为“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党建理念添上具有静安特色的注解,街道传承和发展红色党建基因的探索也由此发端。
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
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始终秉持
“建设人人向往的美好社区关键在党”
的发展理念,
以敢为人先、自我革新的勇气、
情怀和担当,
在破圈融合、迭代发展中
全力推进党建与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构建党建引领下充满温度与活力的
“人民想要的社区”。
聚能善治 熔铸社区软实力
走累了,
就在街边的公共座椅上歇歇脚,
与周边绿化“调性”一致的高颜值,
让人忍不住拿出手机打卡自拍;
手机没电了,
找到路边休憩座椅下
隐藏的充电插口,
坐一会儿续上电继续赶路
……
这个夏天,静安寺街道广泛发动社区单位、商家、居民等共同参与,通过“新增一批”“改造一批”“共享一批”等精细化治理方式,在街道辖区内“盘”出了100处形态各异、极具艺术感和功能性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的难题,实现“小座椅、大关怀”。
据静安寺街道介绍,在设计和规划公共空间休憩座椅时,街道就依托党建引领搭建协商平台,邀请上海市文联、华东医院、白领驿家、会德丰广场等20多家社区单位代表对公共座椅的布局、选址、数量、式样等充分发表意见。座椅建成后,多家社区单位和吕其明、曹鹏、童衍方、黄豆豆、王苏等社会名人也积极参与公共座椅的认领和捐赠,携手打造“可以坐下来的街区”。
将辖区内丰富的党建服务资源汇聚成区域化党建的“能量池”,以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最强合力为社区居民解决最实际的急、难、愁问题,把善意和温暖覆盖到最大范围,是静安寺街道从发布“同心惠民”项目,到以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为抓手,形成精准化的“项目运行链”,再到实施“大党建·优治理”十项行动以来始终秉持的为民初心。
2020年,静安寺街道牵手华东医院推出“医养直通车”服务项目2.0升级版,在华东医院各科专家每月一至两次走进社区“乐龄家园”,提供义诊服务的基础上,新增“入户问诊”服务项目。华东医院11位专家医生分别与12位出行受限的困难老人结对,将医疗服务拓展延伸进困难老人的家中。
家住愚园路483弄的冯老伯,就是首批“入户问诊”的受益对象。2020年9月,冯老伯因为在家门口摔了一跤,导致左股骨骨折住院开刀,打入2根钢钉,无法下楼,复诊困难。
“老先生你放心,
之前的手术很成功。
要有信心,好好锻炼,
腿一定能够恢复功能。”
回忆起结对医生,华东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杨丰建第一次上门的情景,冯老伯激动地表示,杨医生在询问病史、检查伤口恢复后说的话让自己吃下了“定心丸”。
“杨医师不仅上门问诊,还留下手机联系方式,叮嘱有需要随时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让我们对术后恢复有了信心。躺在家里也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疗,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就在我们身边,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最大的困难。” 冯老伯的爱人对于“入户问诊”服务给出了大大的“赞”。
破圈入链 赋能党建红色生产力
入驻企业2000余户,
其中“两新”企业占比达97%,
包含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家,
世界500强企业10家,
从业群体达9万余人,
2020年辖区楼宇总税收101亿元。
楼宇不仅是静安寺街道辖区内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最有力的地方。
从创立破解进企业门难、沟通互信难、组织建设难的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法,到聚焦打造“楼宇党建高地,一流营商环境”,提供覆盖组织、企业、个人的20项党务、政务、事务“一站式”的“商圈管家”服务,静安寺街道坚持厚植党建根基,在楼宇党建工作不断“升级换代”中,当好经济发展“稳压阀”,让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进入4.0“善治理”时代的街道党群服务站更是打破壁垒,将党建引领与企业服务深度融合,构筑起看得到,有感知、有温度的 “商圈生态圈”。
高和大厦是“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工作模式的发源地,也是上海最早成立的楼宇党群服务站的“诞生地”,如今更是成为了街道“网格+”大党建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结点——静安寺街道党群服务站&企业服务中心。
记者在站点内看到,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街道辖区内每一家楼宇入驻企业都被标上了不同的颜色。街道营商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街道创新的企业稳定预判“五色风险分析法”,每一家楼宇入驻企业都用“绿、兰、黄、橙、红”五种颜色动态标注稳定程度,为楼宇党建和服务企业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街道同时还主动对接“一网统管”平台,开发商圈企业服务数据系统,建立完善一企一档、工作指导仓、跑楼小程序、商圈分析、动态统计等功能模块,依托系统小程序动态掌握企业、员工的需求,按照“即知即办、平台协办、难题专办、特事特办”的四项处置机制,做到对企业“底数掌握100%、走访企业100%、问题回应 100%”。
提供更优的企业服务
不仅需要借助科技赋能,
更需要依靠楼宇党群工作者的
一颗热心和一双勤快的腿。
在“跑楼”的过程中,越洋国际广场楼宇党群工作者王珊得知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准备拓展智慧养老业务的“情报”后,一边与企业负责人不间断联系,随时沟通需求,一边向街道及时汇报。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响应,联合区卫生健康委、科委、投资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启动特事特办机制,提供“一对一”上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注册及业务上的各类问题。目前该新公司已成功签约并落地静安。
党建引领、楼宇破圈,
打破的是楼与楼之间物理的“区隔”,
推进的是资源联动、
双向互动、共建共享,
进而让楼宇党建效应向商圈、
向区域延伸辐射,
构建起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圈。
街道深化资源整合型党建模式,聚焦静安“3+3”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探索设立金融行业“1+X+N”党建共建联盟。该联盟由中国建设银行上海静安支行牵头,金融办等X家相关职能部门和N家成立党组织或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为加盟其中,串联起业界各个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完善“实体阵地+制度体系”的探索,推动服务的升级和党建向专业领域的拓展深化。这也成为静安楼宇党建工作新十法“延伸链环整合法”的重要实践来源。
深耕优化 提升末梢诉求解决力
网格是社区治理、
服务群众的基础单元。
近年来,静安寺街道立足将“支部”建到网格上,以精细化管理“十项改革”、高品质服务“十项提升”、高质量党建“十项行动”的逐年升级落地,探索构建起“1+11+35”网格治理工作矩阵,将党建融入到社区管理、服务、安全、治理的方方面面,把居民诉求解决在社区治理末梢。
枕流公寓是有着“海上名楼”美誉的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傅全香、周璇、乔奇等众多名流都曾经居住在这里。可是谁又能想到,居住在这里的70余户居民却数十年为“交水费”这件琐碎小事所困扰。
原来,受限于公寓建造时的房屋结构,每家每户的水表多为一户两表、三表,甚至四表,但是整个公寓只有一只总水表被水务公司承认,居民家中的125只小水表都是自行购买和安装。几十年来,枕流公寓的水费都由志愿者负责代收。2020年,华山居委会多次组织召开居民代表、物业公司、水务公司的“三方协商会”,最终“一锤定音”:维持一户多表的现状,由物业公司负责把每家现有的水表换成水务公司认可的水表。全部换好后,水务公司派人上门抄表,居民收到水费单后自行交款。
枕流公寓成功实现“水表分装”,并不是街道网格党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协同共治解决民生需求的特例。
近年来,华山居民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和楼组党支部组成的三级党建组织网络和治理平台,就通过“党建引领四项行动”解决了电瓶车乱充电、信箱改造、坡道改造、楼道堆物等各类社区问题。
网格党建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基层社区治理末梢,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同样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网格+”大党建模式创新实践下,静安寺街道加快建设静安寺街道“智慧养老”网格地图。
据街道服务办负责人介绍,六个乐龄生活圈都以“5+X”的布局打造嵌入式养老网络,“5”是乐龄助老服务站、老年活动室、卫生服务站、康健苑、党群服务站,X为特色设施或服务半径更广的综合设施。再结合1个长者照护之家、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人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就近到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需要科学布点的养老服务设施,更需要让助餐、洗衣、助浴等为老服务项目“触手可及”。
2020年,静安寺街道在全区率先自主开发运行“同心邻距离”为老服务智慧平台。老人在平台成功注册后,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话或站点自助设备一键预约六大类55项养老服务项目。平台还通过人脸识别、一键预约、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每个老人设立“虚拟账户”。后台每个月都会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标准为老人的“虚拟账户”进行充值,老人则可以通过“虚拟账户”。结算各项为老服务的费用。目前,街道七个乐龄站点均已接入“同心邻距离”智慧为老服务平台,3517人位社区老人完成注册。
静安寺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秉持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探索实践,以“大党建、优治理、强经济、惠民生”为主线,聚焦发展重点和民生关切,落实党建引领、实事工程、自治共治、民生服务、共建互动、健康保障等各个方面的100项“惠民生”项目,生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以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记者:邢蓓琳
图片:肖鸣亮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